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去年回韩国时,我与一个大学同学见面聊起中国。他是高丽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曾在 某韩企驻上海办事处工作过4年,算是位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在楼下的咖啡馆,我问他:“你回国有一段时间了,在韩国已经适应了吧?我们当年学习的时候, 真没想到中国发展得这么快,中韩关系也变得如此密切。最近在韩国,一般人怎么看待中国呢?”他引述当时刚刊登的一则关于中国的报道里的话说,包括他在内的 很多人觉得中国越来越“傲慢”。说实话,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在中国生活过、深谙中国文化的他如此评价中国,让我感到中韩之间确实存在一个鸿沟,并且似 乎这个鸿沟正在逐渐扩大。

    进入21世纪以后,中韩之间的摩擦层出不穷,而且愈演愈烈。从围绕“端午节”开始的中韩文化之争到中韩渔业纷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也使得两国人民觉得 对方是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国家。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中韩两国无论是在距离上,还是传统文化上都十分相近,因此我们之间会发生种种棘手的问题。我始终觉 得,在亚洲,眼下中国好比已经成了一个水塘里的鲸鱼。由于其规模日益庞大,不管它愿不愿意,都会影响周边国家的利益。例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 水产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但满足13亿人的需求能容易吗?因此,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渔业纷争的概率会大幅增加。

    不少韩国人认为中国“傲慢”是不争的事实,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韩国没有适应好世界变化的格局。1998年底我首次来中国时,当时的中国经济 还比较落后,不过如今,中国已今非昔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韩之间的差距也大幅缩小了。1999年中国人均GDP为865美元,是当年韩国人均 GDP9902美元的8.7%。那时我觉得中国什么东西都便宜,2003年来中国的时候也觉得中国物价只有韩国的1/2到1/3。时隔11年,2010年 中国人均GDP为4434美元,是当年韩国人均GDP20753美元的21.4%。目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人均GDP有12000美元,是韩国的 60%,实际生活也与韩国几乎没有差距。现在,我时不时发现中国有些物价比韩国还要贵。

    这几年,在华待久了的一些韩国人常开玩笑地说:“以前韩国人喜欢在中国做足疗,因为足疗很便宜。然而,眼下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北京、上海已经超过 了首尔。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韩国人会成为中国人的足疗师。”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中国将会不断提供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中国不会缺少足疗师,但是这番话显现出 中韩之间相对差距的缩小,甚至中国在一些方面已超过韩国的事实。然而,不少韩国人,特别是一般老百姓,还是不够了解上述提到的这些变化,这最终导致他们认 为中国正在变得傲慢。

    除了韩国方面的原因,那还有来自中国本身的原因。由于韩中政治体制不同,两国媒体的性质也不同。有时候中国媒体,特别是官方媒体,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中国 民间的看法。去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朝鲜的文章,并略带埋怨的语气说,“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老百姓都一味地支持朝鲜。”文章刊发后,不少热心读者发 来邮件并“亲切”地告诉我:“韩国朋友,你错了。我们不这么想。”那天,我才发现我的许多观点是错误的。我没想到那么多中国普通人会批评朝鲜。在中国已生 活八年的我都如此,更何况别的外国人呢?还要指出的是,在朝鲜或中韩之间的问题上,韩国媒体经常把《环球时报》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然而,直到去年我才发 现,很多中国大学生、白领和媒体人并没把该报“那么当回事”。

    我一直认为,如果美国像甜瓜的话,中国则像西瓜。甜瓜皮很薄,皮和果肉的颜色也相近,而西瓜则不同。西瓜皮很厚,而且皮和果肉的颜色相差较大。很多韩国人 乃至其他外国人往往只能看到中国的表面,而容易忽略中国内部的声音。恰恰如从未接触过西瓜的人会猜测果肉颜色接近绿色,但实际上它的颜色是红色。对外国人 而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不”在此山中。

4.5 发于凤凰周刊

话题:



0

推荐

金宰贤

金宰贤

86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毕业于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中文系,自2003年起在华工作,曾在北京大学读MBA,现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作者电子邮箱:zorba00@g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