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年中国两会前后,上访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今年1月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永定门西街国家信访局,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名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是中国总理第一次与上访群众直接交流。许多韩国媒体报道了这件事,但有些媒体怀疑这种一次性访问的实际效果。

可以说,上访是促进中国法律制度完善的一个途径,但据我观察,这个途径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国,我时常看到关于上访的诸多事件及报道,有人要上访,有人要“截访”。我觉得,中国政府应该完善信访制度,尽可能地为那些真正有冤屈的上访者洗冤。

在我看来,电子上访是完善信访制度的一个有效方法。它可以解决上访过程中发生的很多问题,最起码能避免地方政府直接“截访”。而且,从网民规模来看,中国完全具备电子上访的条件。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高达4.2亿。

韩国“国民申闻鼓”(www.epeople.go.kr)制度,也许值得中国考察。虽然在中国,也可以通过国家信访局的网站进行在线投诉,但韩国此制度的特点在于有比较完备的后续保障和严格的处理时限,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回忆中,以前在韩国,信访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韩国人要信访时,经常是打了半天电话也找不到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即使找到了,他们也总是“踢皮球”。

2006年7月,为了完善信访制度,韩国政府推出了“国民申闻鼓”,一个综合管理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行政机构和司法部门在内的所有政府部门的信访以及国民提案的网站。这是卢武铉政府实现电子政府路线图的重要一环:完善信访制度及信息化的战略规划。

“国民申闻鼓”的由来是在韩国妇孺皆知的。1401年,朝鲜王朝的太宗在宫门外的门楼上悬挂了“申闻鼓”。这是百姓能依靠的最后途径,是直诉制度。要是有人要申冤,他可以击鼓。“申闻鼓”响了以后,国王直辖的义禁府要来处理信访。朝鲜“申闻鼓”系模仿中国的“登闻鼓”,后者的历史还要长得多。早在3 世纪的晋武帝时期,就在朝堂外悬置一面大鼓。百姓如要鸣冤叫屈,可以击鼓且直诉。晋之后,北魏、北宋等朝都设过“登闻鼓”。

在朝鲜王朝时,击“申闻鼓”的群体中,士大夫和官吏占比最多。对绝大部分百姓而言,“申闻鼓”只是个“形象工程”而已。但是从2006年开始的现代版“申闻鼓”,已经成为韩国人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在“国民申闻鼓”上,任何受行政机构不当行为损害的人,都可以要求政府调查。对于有关的法规、制度和程序,还可向政府提问或要求解释。信访人可以指定特定行政部门处理他的信访,如果不知道应该指定哪个部门,负责“国民申闻鼓”的国民权益委员会,会按照信访的性质,安排有关行政部门处理。在韩国社会,“国民申闻鼓”逐渐成为解决各种不公和民众困境的重要途径。

“国民申闻鼓”的机制确保了有确凿事实根据的信访很难被忽略。在国民权益委员会的统筹办理下,信访者投诉的部门或企业,都会非常主动地去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例如,如果小区的物业费不合理了,居民会一个个地去“击鼓”,直到物业认错为止。自从设置“国民申闻鼓”以来,韩国人的参与意识逐步增强了,而且从身边小事开始完善整个社会,而公务员的工作已经没法像以前那么轻松了。我觉得这很好,公务员本来不就是公仆吗?

在管理上,国民权益委员会运用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信访处理期限。它规定:所有对于行政机构的信访,在输入系统七天内就应处理好。2009年,“国民申闻鼓” 共受理了约69万件信访,97.4%的信访在七天内得到了处理,平均处理时间为6.1天。可见,公务员的工作压力不小。

其实我在中国国家信访局的网站上也看到了网上投诉。不过,信访局只是将此作为受理信访的渠道之一,还未整合网上投诉机制。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信访条例》第21条和第33条,信访工作机构在收到信访事项的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至于网上投诉的实际效果,我问过身边的中国朋友,并在网上查过相关内容,发现满意度不是很高。

去年9月8日,人民网正式推出了“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五天内,网民给胡锦涛主席留言超过25000条,给温家宝总理留言超过18000条。这证明中国老百姓多么渴望能向中央领导人反映他们的意见。但问题是中央领导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么多意见,所以在不存在有效机制的情况下,这只能是“形象工程”。

去年12月底,中国国家信访局代表团访问韩国的国民权益委员会,对韩国信访制度进行了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韩国的“国民申闻鼓”对中国有借鉴意义。我认为,中国应当加强构建完整的信访制度,提高中国公民对行政机构的满足度。这样也会提高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政的监督能力。但是制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执政者对待信访的态度,以及为那些真正有冤屈的上访者平反的意志。

3.10 FT中文网

话题:



0

推荐

金宰贤

金宰贤

86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毕业于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中文系,自2003年起在华工作,曾在北京大学读MBA,现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作者电子邮箱:zorba00@gmail.com

文章